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青年学子:她以勤学善思为笔匠心智策,以追求卓越为墨,在学术与科研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五个学期平均学分绩96.2,GPA达4.0,所有课程优良率100%,成绩排名第1揽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 A 类)一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类 A 组)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2次当选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生标兵,2次荣获国家奖学金,5次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
从夯实学业根基到勇攀科研高峰,再到以多元实践诠释责任担当,她的成长轨迹层层递进,尽展新时代北理工青年的奋进姿态。她叫黄婧睿,是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书院本科生。
勤学善思:以科学规划筑牢学业根基
源于对未来智能交通领域的向往,毕业于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黄婧睿,在高考后坚定地将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初入北理工,面对课程密度与节奏的双重挑战,黄婧睿没有被动适应,而是以“主动拆解难题”的智慧开启大学生活。她向学长学姐取经,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每日作息与学科分配计划,将课堂笔记、课后复习、跨学科选修等环节形成闭环:理论力学课堂上,她以双色笔记法捕捉重点与疑问;课后,她会像拼图般梳理知识点,将老师讲解的内容转化为思维导图,形成一套独特的知识归纳体系。
除了课堂这份“正餐”,黄婧睿还善于挖掘校内资源匠心智策,将延河课堂的名师讲座作为知识的“加餐”,通过选修跨学科课程,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她的主动探索与多元学习下,五学期GPA 4.0、专业排名第1、九门课程满分、十七门课程斩获年级第一……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黄婧睿对“考到一百分”的执着追求,也是她用科学规划筑牢学业根基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扎实的学业基础,在无形之中为黄婧睿后续的科研突破与创新实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让她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
知行合一:以科研热情勇攀创新高峰
学业上的卓越成就,未曾让黄婧睿满足。源于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向往,黄婧睿的目光渐渐投向科研前沿,并以“知行合一”的姿态攻克技术难题。
大一时,她就凭借优异表现,成功入选北理工特立书院特色班。看到北理工无人赛车团队在国内外赛事中不断刷新纪录、摘得桂冠,黄婧睿内心的科研热情被彻底点燃。通过参加《智能自主无人车》等前沿学术讲座,她爱上了多车智能编队控制,并将其作为科研方向付出努力。
黄婧睿(右三)获特立书院本科生优秀学术表现奖
此后匠心智策,她主动出击,联系相关课题组,一头扎进智能网联车辆队列协同换道研究。面对实验室的复杂软件与算法,她以“初生牛犊”的勇气迎难而上:虚心向导师请教理论模型,反复调试程序参数,在深夜的实验室中验证动态正序异步式换道算法的可行性。经过无数次尝试,她成功搭建基于车路云一体化架构的自动驾驶仿真系统,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登上IEEE Chain期刊封面,并荣获特立书院本科生优秀学术表现奖。
真正的卓越,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还在于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课堂到实验室,黄婧睿用行动证明自己,而这份能力,也成为了她拓展多元实践、担当社会责任的底气。
全面发展:以多元实践诠释责任担当
在学业与科研的主线之外,黄婧睿始终以“收集学科碎片”的姿态拓展边界,将个人成长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她主动拓展课程以外的知识体系,竞赛场上自主备赛、多线并行,斩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并作为“以赛促学”开放实验室主讲人分享经验,在“教学相长”中巩固知识体系;
作为有十余年绘画自学基础的美术爱好者,她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项目中,以美术爱好者的身份为小学生开设线上课堂,用画笔启发创造力;
思政实践中,她调研红色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为高校实践教育注入社会观察视角......她不断书写“以青春担当回应时代之问”的生动注脚。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黄婧睿的故事,是北理工学子“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缩影。北京理工大学也将继续呵护学子前行,在更多学子的青春画卷上勾勒出立体而丰盈的成长图景。
关注“北京理工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211、985,“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理工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官网、官微等
#本科#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